臺式電鏡能夠輕松達到納米級甚至亞納米級的分辨率,這使得科學家們能夠觀察到更加細微的微觀結構,為材料科學、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相較于傳統光學顯微鏡,具有更大的景深,能夠同時清晰呈現樣品表面的高低起伏和復雜結構。此外,通過調整電子束的掃描角度和收集信號的方式,還可以生成具有強立體感的圖像,讓觀察者仿佛置身于微觀世界之中。
臺式電鏡的測定步驟:
1.樣品準備
-采集與選取:根據研究目的從待測材料或生物組織中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樣本。例如,在材料科學中,可能需要選取不同加工工藝下的金屬試樣;在生物學領域,則要挑選形態完整、結構清晰的細胞或組織片段。所選樣品應能準確反映整體的特征和性質。
-固定處理:為了防止樣品在后續操作過程中發生變形、損壞或分解,通常需要進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化學固定法,如使用戊二醛、多聚甲醛等試劑對生物樣品進行交聯固定;對于某些特殊材料,也可能采用物理方法如低溫冷凍來保持其穩定性。
-脫水干燥:若樣品含有水分,會影響電子束的傳播和成像效果,因此需進行脫水處理。一般先使用乙醇等有機溶劑梯度脫水,然后通過臨界點干燥儀或其他合適的干燥設備去除水分,使樣品處于干燥狀態。
-導電性增強(可選):非導電性的樣品可能會因電荷積累而干擾圖像質量,此時可對樣品表面噴鍍一層薄薄的金、鉑等金屬導電層,以提高其導電性,減少荷電效應帶來的影響。
2.安裝樣品
-打開艙門:小心地打開電鏡的樣品艙門,注意避免碰撞到內部的精密部件。
-放置樣品:將準備好的樣品放置在樣品臺上,并確保其位置穩定且符合觀察要求。可以使用夾具、膠水等方式固定樣品,但要注意不要過度用力以免損壞樣品或樣品臺。
-關閉艙門:確認樣品安裝無誤后,緩慢關閉樣品艙門,并檢查密封是否良好,以保證真空環境的建立。
3.抽真空
-啟動真空泵:按照儀器的操作說明開啟真空泵系統,開始抽取樣品室內的空氣,逐漸降低氣壓至所需的真空度。這一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具體取決于儀器的性能和樣品的特性。
-監測真空度:在抽真空過程中,密切關注真空儀表的指示值,確保真空度達到適合觀察的條件。如果真空度不足,可能會導致電子束散射、圖像模糊等問題。
4.參數設置與調整
-加速電壓選擇:根據樣品的性質和觀察需求選擇合適的加速電壓。較高的加速電壓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也可能會對某些敏感樣品造成損傷;較低的加速電壓則適用于對易受損樣品的觀察,但分辨率相對較低。
-探針電流調節:合理設置探針電流大小,以獲得適當的信號強度和信噪比。過大的電流可能會導致樣品過熱、放電等問題,而過小的電流則會使圖像信號較弱,影響觀察效果。
-工作距離確定:調整物鏡與樣品之間的距離,即工作距離,優化聚焦效果和景深。不同的工作距離會對圖像的清晰度、對比度產生影響,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掃描模式設定:根據觀察目的選擇合適的掃描模式,如面掃描、線掃描等,以及相應的掃描速度和范圍。
5.觀察與成像
-粗調聚焦:先使用粗調旋鈕大致找到樣品的清晰圖像位置,然后再進行精細調節,使圖像達到良好聚焦狀態。在調節過程中,可以從低倍率逐步向高倍率過渡,以便更好地定位和觀察目標區域。
-微調參數優化圖像:根據圖像的質量進一步微調各項參數,如亮度、對比度、色彩平衡等,以獲得更清晰、準確的微觀結構和形貌信息。同時,可以利用圖像分析軟件對采集到的圖像進行處理和測量,提取有用的數據。
6.數據記錄與保存
-拍攝照片或視頻:當觀察到滿意的圖像時,及時按下拍照按鈕拍攝照片或錄制視頻,記錄下重要的實驗結果。確保拍攝的角度、視野范圍等符合實驗要求。
-標注信息:為每張圖片或視頻添加詳細的標注信息,包括樣品編號、放大倍數、加速電壓、工作距離等關鍵參數,以及觀察日期、操作者姓名等,方便后續的數據管理和分析。
-導出數據:將采集到的數據導出到外部存儲設備或其他數據分析軟件中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和研究。